2009-03-06
创业者如何突破领导力瓶颈?
能带领一家成长型公司走过它的各个发展阶段的领导人凤毛麟角。当你考察规模在10亿~20亿美元这个范围内的企业时,你会发现这些企业的领导人具有明显的创业倾向,他们同时也具有真正的管理和人际技巧。—彼得·斯普拉格 美国百森商学院教授威廉·贝格瑞夫(Will D.Bygralle)提出:企业家精神包括个体对创业活动的计划、创新、执行、控制在内的全过程。有很多因素将影响到这一创业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贝格瑞夫的企业家精神模型包括具有明显差异且依次相连的四项事件:创新、触发事件、执行和成长。在他看来,影响创业过程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的、环境的、组织的和社会的四大类。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知道什么时候用逻辑说理,什么时候用数字说服,什么时候妥协,什么时候寸步不让—创业者应该是调停者、磋商者而非独裁者:他巧妙地解决问题,不需凭借正式权力就能向别人施加影响,因为获得正式权力的日子还没有到来。 直到企业站稳脚跟,企业家精神发育成熟,领导力轮廓日益清晰,对创业者管理上的考验才接踵而至。 换个角度来看。创业学权威杰弗里·蒂蒙斯(Jeffry A.Timmons)教授把那些阻碍创业的个人品质称之为“非创业”因素,“非创业”因素包括:自以为不会受伤害、表现强大、反对权力、冲动、受到外部控制,以及完美主义、无所不知和绝对独立等。遗憾的是,成就事业如逆水行舟。所谓“非创业”因素,倒是更为普遍的人性。 随着企业逐步成熟,对创业者的领导力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外部和内部压力要求创业者在企业成长到难以原样驱动它,并且面临生存问题的时候突破领导力的瓶颈。 创业者的天然瓶颈 传统观念是这样认为的:好的创业者通常不是一名好经理,因为他缺少必需的管理技能和经验;同样,一名好的经理人也不容易成为好的创业者,因为他缺少创建企业所需的一些极强的个人素质和市场定位能力。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那些把繁荣期延续到初创阶段之后,并发展成具有雄厚实力的新兴成功企业,它们的领导人可以是创业者兼优秀经理人。 一个关于全球54家大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创业者要想与企业共同成长,有三点需要适应:从创造型转变为开拓型;从充满热情地投身事业转变为不带感情色彩的客观主义;从个人对组织行为的直接控制转变为间接的非个人控制。 对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超越旧我,顺利地完成领导力的升级。领导力升级的背后,是企业发展模式、驱动力需求的变化(见表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