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Og7K >t:@4"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流逝与世事变化,令无数人唏嘘,而能坚守信仰者,更令人慨叹。9月27日,当朱时茂一身休闲装出现时,记者发现,我们甚至可以找到一种独特的标识,来诠释他坚持如一的生活和事业轨迹。 d'=,~_ %O[sdl
《牧马人》是朱时茂主演的一部电影,亦是其成名作。他所扮演的“牧马人”,是一个经历曲折生活而信念不倒的知识分子。朱时茂所塑造的人物性格,也成为他近30年对生活和事业感悟的写照。 /1{"wG XlIJx|
朱时茂说,他与电有缘。1970年,在他16岁时,他参军成了福州军区话剧团的一名演员。他说,当年他们演出时,都要自带灯光、道具。他被分到照明组,从此与灯光、亦即与电力有了接触。 lwn9).9 =<s_-|&s
朱时茂的感悟之一,是电力的发展与灯光道具的进步,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他回忆说,在话剧团照明组时,每到演出前,他们就要布置灯光道具,例如把8个直径大约20多厘米的大灯,挂到舞台上方的横梁上。“而现在,已经不再需要爬到横梁上了,只要控制几个按钮就可以了。” Sh,\-> [ j^Z^1'2#
这几个按钮,代表的是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自动化应用的背后,是电力的快速发展。 3uddN>', gOz28Pa
对灯光的认识,也让朱时茂特别留意《牧马人》拍摄过程中的光影应用。“过去拍电影,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等天气!”朱时茂说,“比如说拍摄心情好的画面,那天气最好是蓝天白云;拍摄情绪压抑的画面,那最好是阴天。可是,如果在你想拍蓝天白云时,天气恰恰是一连几天乌云密布,那可就耽误时间了。” @ cE LoqG :IkB^r>m
正因为如此,过去拍一部电影,往往要半年以上。如今拍摄电影,完全可以用阿莱灯等专业灯光道具,两个月就能完成。比如说,即使是阴天,打上光照特别强的灯,也可以营造出晴朗天空下的效果。 5^jxM r wha8gdHd
“怎样运用光是拍电影非常重要的一课,而光的处理则来源于电。”朱时茂说。 NZ'X%KHqM v&:AJ\V
电力发展给文艺事业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拓展了灯光的应用范围,增加了电影表现手段和舞台表现力。朱时茂说,以前的小品,如1984年的《吃面》、1991年的《警察和小偷》等,基本上依靠他和陈佩斯的表演能力;而2008年的《陈小二乘以二》,则引入了三维影像等高科技手段。没有电的支持,这种新型表现形式是不可想象的。 `>h$G_P AMtzVjSyA
电力的发展,还使电影的场景打造更富于变化。对于《牧马人》,朱时茂有两个记忆很深的镜头:一个是在结婚时,洞房内打满橙色光,整个场景营造出一种非常温暖的色调;另一个是在马棚内,牧马人想上吊自杀时,整个场景使用了一种冷色调来表现情绪的压抑。他说:“过去,没有那么多类型的光,所以表现手段有限。现在,各种各样的灯光效果都能营造出来,电影的表现手段大大丰富了。” Zs G,m}" 4a6=@
朱时茂对灯光的理解,甚至延伸到了他的日常生活中。朱时茂刚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时,厂区甚至舍不得使用40瓦的灯泡,一般用的都是25瓦的。这一方面是当时电力紧缺的缘故,另一方面则是基于电费的考虑。而现在,各种吊灯、壁灯等纷纷出现。 y5`tQU=4 [os_ `9a_Z
“以前,百姓家中的灯只是用来照明的,但是现在,它还具备了美化生活的功能。这同样是电力发展所给予的。”朱时茂说。 h#,HL(@F"T DddVxdAn
《淮南子》云: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朱时茂见灯光之变而知一行业的进步,也是他多年如“牧马人”一样,执著关注于摄影与舞台灯光的结果。 QO<qcK5h !
Oc_Ef:
-`A\{ ;+x98$:)mG
朱时茂 1954年3月28日出生于山东烟台,著名电影、电视剧、小品演员。 nc&p+5Q z6I~'GQ
1970年参军,任福州军区话剧团演员;1983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1990年转业到中国广播艺术团。 qP
}=3!hJ .KrN8%~x
1982年,在谢晋导演的《牧马人》中,扮演男主角许灵筠,由此深爱广大观众喜爱。先后参加《男人的风格》《宝镜》《芦笙恋情》《长江第一漂》等多部电视剧的拍摄。《长江第一漂》获得“飞天”奖,朱时茂获得中宣部颁发的拼搏奖。 k gV}- &S
\5l5zS
从1984年开始,与喜剧明星陈佩斯合作,演出了《吃面》《烤羊肉串》《主角与配角》《警察和小偷》等小品,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人们送他一个绰号“老茂儿”。 R"n=TmsB T6$MLw`
%DTFzBm$D ?uOd!M
h
来源:国家电网报 @} jcS9
|
一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