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219374] S@f;6%y
K'VDyo@
我们都在路上,每个人都在行走,都在感悟,都在怀念。然而行行走走中你会发现,男人的视角与女人的视角总有些不同,男人更趋于理性,他们常常会用人文啊,历史啊来证实自己的博大精深。女人更趋于感性,一叶一沙都会让她们感动不已,所以她们一路行走,都能看到多彩的世界,还有内心的向往。 pnbil!$
《在路上遇见最好的自己》就是女性作家罗丽媛写的旅行随记。记录了她眼中的土耳其、越南、柬埔寨、巴厘岛和香港。其实我们也一样,在旅行中总会有这样的情结,某个地方我要常来,某地我以后不再相见。为何有些地方那么让人留恋,而有些地方却让人不想驻足。很简单,我觉得这与每个人喜好有关,比如大理,很多人说那里很美,可是我去过之后却觉得那只是一个传说,而我觉得不错的丽江,却让很多人吐槽觉得那里已经失去了纯洁。罗丽媛说:“人生或许只如初见最是美好,城市,却必定要能够再见才为最好。”只有想再见,才会从心往到神往,从感动到感慨。作者还说一句很经典的话:“喜爱朝着水面掷石子的我们,究竟有多少是想着看涟漪散尽了才走的?柔软的波纹是需要柔软的内心,才会被注视的。”这就是女性的思维,她们更在意内心的感受,无论是对城市还是她们眼中的世界。 g.7#wd:R
之所以喜欢读这样的书籍,是因为自己就是一个偏好旅行的人,总会觉得在路上你会遇到很多惊喜,让你眼界开阔,不会总是觉得自己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像一个井底之蛙,只对自己居住的城市“读你千遍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其实那就有些自恋了,我往往一直觉得外面的世界一定更精彩,所以我总期望背起行囊去旅行,哪怕到了一个地方之后发现并不是自己所期望的,可是还是禁不住诱惑,一旦有机会,依然踏上行程,这算不算是喜新厌旧,人家都落叶归根,觉得自己生长的土地是那么诱人,而我却一直向往外面的世界,很矛盾。 ,V}IB#!
罗丽媛是喜欢团圆之人,可是对于文字,对于旅行她却喜欢残缺之美,这算不算是一种偏执型呢?反而我却很赞同她的观点,如果你只注重城市的标记,不去思考它的“前生今世”,恐怕你的旅行注定是失败的。说道旅行很多人都喜欢,要不然长假期间也不会所有景点都人头攒动,不见风景只见人群。大多数人的旅行只是一种放松,他们不在意旅行的目的地,只在乎他们曾经去过,他们不在乎人文风景,他们只在乎那个拥挤的大潮中曾经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在凄美的历史上刻上“到此一游”,以表示自己的“富有”,现实真是如此吗?他们根本没看到风景,他们只看到了拥挤的人流。 O.#0d?'
“念念不忘,必有回想”。生活就是这样,如果你不是因为想旅行才去旅行,而是将旅行当做是一种生活,那你才会收获这样的感悟。生活中我们会遇到酸甜苦辣,旅行中也是如此,只有这样,才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希望。在你的内心深处才会真正懂得你所拥有的已经超出了要去旅行的目的,而是让自己回归到那是一种体验,一种对自己生活的体验,我这辈子恐怕没有这样的追求了,那是需要一种勇气的,而且还要你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支撑,没有这些,旅行都只能是一种想象,一种希望。 ZQ7Tg/>
这也正是我怀疑我自己喜欢旅行的目的。是因为真的喜欢,还是一种期望。如果真的喜欢,那就会不吝啬钱和时间,没钱也要穷游,没时间就自己给自己放假,这时谁还能阻挡你前行的脚步。如果是期望,那就另当别论了,每个人都有期望,但是更多的时候期望只能是期望,要变成现实那得付出很多。我总觉得自己的期望很遥远,所以干脆我就开始读书吧,书中自有黄金屋,在书中与作者一起旅行,算不算是精神上的慰藉呢?就算是吧! b+]>>ob.
|
一共有 9 条评论
学习,问好!
学习李老师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