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 吴丹 ^&)iyI@H}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班组生产任务繁重,管理难度大,职工素质参差不齐等现状,以“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安全可控、业务过硬、生产超额、质量达标、整体和谐”为标准,就如何开展自我管理型班组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渠道与措施,对于加强班组建设,提升班组管理效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p~B&|^&p
关键词:班组建设 自我管理 思考 T#k(6@a'ez
_5n'D>9c
攀钢矿业公司朱家包包铁矿电铲大班下辖4个横班、20台电铲,现有职工129人,承担着该矿3000万吨矿岩采装任务。在攀钢扭亏控亏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矿山铁精矿的需求逐年大幅递增,同时,矿山采场经过几十年的开采,矿石性质发生较大变化,好磨好选矿石比例下降、原矿生产组织难度加大。对此,电铲大班以“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安全可控、业务过硬、生产超额、质量达标、整体和谐”为标准,不断增强班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班组工作效能,均衡稳定输出原矿,积极摸索开展自我管理型班组建设的新途径作出了积极尝试。 #[!1Vu2
一、班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ZrL4`V=
1.管理人员精简,生产压力大 Z0[{Im m
近年来,随着公司改革的深入,电铲大班班组结构和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管理人员精简,由原来两个电铲工段整合为一个电铲大班,管理人员从11人减少为3人,管理压力加大;二是班组生产高度动态化。为了适应“1500工程”建设的需要,大班所承担的生产指标一年一个新台阶,呈逐年增长趋势。到2014年,电铲大班矿岩铲装量由1600万吨增加至3000万吨,前所未有的生产压力要求采取紧密高效的动态生产组织方式。 :v Tb:9
2.班组成员结构复杂,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76Ue
i+
班组成员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不能完全适应动态化自主管理需要。一是职工整体素质较低。电铲大班共有129名职工,大部分是轮换工或转岗工人,其中小学和初中文化共63人,占职工总数的48.8%;二是大班21名司机长,高中以上文化仅占44 %、工人技师仅占7 %,在管理上不同程度存在着工作意识强、方法技巧弱,操作技能强、组织指挥弱等现象;三是“被动型”员工较多,往往是车间和大班安排干才干,不安排就不知道怎么干。四是安全生产过程中“三违”现象时有发生,仅2013年,经车间和大班查处的“三违”现象就有11件。 ~`2fHe5h
3.班组技能学习不够、民主管理氛围有待进一步强化 kH/b
由于电铲是重型采掘设备,对精细化操作要求不高,加之过去缺乏学习激励机制,造成部分职工认为学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个别小班长在安全生产、奖金分配上不征求职工意见,不注重发挥职工在班组管理中的聪明才智,挫伤了职工参与班组管理的积极性,使班组缺乏严纪达标、创先争优的工作干劲。 w HzPLZS
二、推进自我管理型班组建设的途径 pF:--:yt
㈠推行“模块式”制度管理,唱好“三首歌”,提升班组执行力 1ROFQvJp]
电铲大班首先将班组管理分为安全、生产、设备、全面预算与成本控制、经济责任制等13个模块。在为每一个模块制定出详细的管理目标、措施、实施细则和考评办法的基础上,指定具体模块负责人,并通过模块责任人的相互协调,使管理模块之间既分工明确,又互相补位,使看起来千头万绪一团麻似的班组管理工作变得条理清晰,努力形成“制度明确,职责分明,执行到位”的良好局面,带领职工积极唱好“三首歌”: qlc%bm2M>
一唱班组长“自主管理”之歌。司机长积极带领职工搞好设备操作维护保养,在纵向上抓好设备管理;小班长自觉担负起组织、安排、协调工作,在横向上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大班则从安全、生产、设备、人员、成本、对标挖潜、劳动竞赛、工资分配、友邻班组、职能部门的沟通等方面进行全面协调、统筹安排,从而以有限的管理资源覆盖所有生产活动,实现管理无盲区。 "@W>u\hrF.
二唱班组“团队协作”之歌。大班不仅在班组长、班组成员之间建立起交叉沟通渠道,使每一台电铲都能随时和班组长、调度室紧密联系。还不断加强与铁运、汽运、排土、兴铁、外协等各相关班组的横向联系,以确保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彻底,现场问题现场解决、今日问题今日处理,缩短管理流程,减少信息传递的时间,培养人人都主动承担责任的团队协作精神。 < |